书香校园,师者先行。阅读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,是教师最好的修行,也是教师“最长远的备课”。10月30日下午,我校初中部举行了一场读书分享交流会,本次交流会初中部全体教师积极参加,由初中部教研室副主任吴威菊主持,共有5位老师跟大家分享了自己读过的好书。
史丽丽《在乎每一只鸟》
生物组史丽丽老师跟大家分享了《在乎每一只鸟》。作者通过对自身在教学实践与生活中所读、所见的不断反思,记录自己对育人这件事的所思所想,无论是教师、教育管理者还是家长,都能够从本书中获得关于如何优化教育实践的一些感悟。史老师通过书中每一个故事,感悟到一句话:没有信念,就没有方向。在乎每一只鸟,这本书告诉大家,教育的第一步就是初心,教育需要从守住初心出发。
汪开俊《一间自由生长的教室》
汪开俊老师分享了《一间自由生长的教室》。该书作者孙亦华是一名小学班主任,孙老师以“自由生长”为主题,生动地讲述了41个教育故事,从班级活动,到师生相处,再到家校联动,孙老师用各种创意方式拉近自己与孩子们的距离,用不同的“尺子”去衡量每一个孩子的进步。汪老师最大的感悟就是要成为“戏精”老师,学生最喜欢的无疑是有趣好玩的老师。在教室里,老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威严者,而是和普通学生一样会犯错误的好朋友,引导孩子帮助老师解决问题,相信解决问题学生必定会记忆深刻,乐在其中。
张晓慧《长安的荔枝》
张晓慧老师分享的《长安的荔枝》是一部以唐代长安为背景的历史小说。故事讲述了主人公李善德因一次偶然的机会,被卷入了一场关于荔枝的宫廷斗争,在权谋与利益交织的长安城中,李善德凭借自己的智慧与勇气,历经重重考验,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抱负。张老师的感悟是做人要有力争上游的勇气,更要有愿意低头的大气。这本书作为讨论正直、勇气和社会责任的案例,可以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。
沈晓彤《被讨厌的勇气》
沈晓彤老师分享了《被讨厌的勇气》这本书。这是一本探讨人生、自我与人际关系的心理哲学著作。全书以一位困惑的青年和一位智慧哲人的对话形式展开,通过五个夜晚的深入交流,逐步揭示了人生困扰的根源,并引导读者从中找到解脱之道。这本书并非简单的心灵鸡汤,而是通过对话的形式,将复杂的心理学原理与人生哲学相结合,为读者提供了一次独特的思考之旅。通过这本书,沈老师感悟到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时,要找回自我与独立,才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,重塑自信与自尊。珍惜每一刻的美好,认真活在当下才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。
张田《做有温度的教育》
《做有温度的教育》这本书是一个一线教育者的行走和思考、观察与行动。集中展现了作者的教育情怀、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,凝聚了作者二十多年来对教育、教学、管理、课堂、教师、学生、学校文化、家校合作等问题的独到的思考,是一本接地气的教育著作。张老师的感悟是身为一名老师,对学生、家长、同事都要做到有“温度”。对学生,要严格与慈爱并举,让学生在成长中真切感受到教师的“温度”;对家长要以心换心,才能赢得家长的理解与尊重;对同事,教师之间应该学会相互尊重和欣赏,当同事遇到困难时,我们应该真诚地送上问候,并热情地提供帮助,让他们感受到人间的美好与温暖。
蓄力方可行远道,书香才能溢芳华。每一次的分享,都是一次心理的触动,都是一次知识的传递。老师们在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,在倾听中汲取着智慧的养分。通过这次读书交流会,我们不仅收获了知识,更收获了智慧和成长。让我们带着这份美好的回忆,继续在书海中遨游,不断探索,不断前行,让书香永远陪伴在我们左右,点亮我们的教育之路。